使用了帳務小管家多年了,一直不瞭解所謂「固定性」「常態性」和「非常態性」的意義。
網路上的教學也都簡單帶過,沒有深入說明。
其實也沒有規定說什麼項目一定要設成什麼類別,應該還是看自己的情況而定
而我也不知道慕雲大最初設計的想法
只是近忽然有一點想通了,把我的想法寫出來給大家參考,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請指正。
將不同項目設定成不同類別的影響就是統計報表的呈現
分析報表的內容是記帳的目的
因此要決定每個項目的類別,就應該要從最原始的概念「你想要從記帳中得到什麼訊息」出發
當然我們想要知道的就是,我們的錢都花到那裡去了,那些地方可以節省下來?
由這樣的思維出發,我認為最重要的項目就是「常態性」支出
但我還是依序解釋每個類別。
固定性:
每個月金額大致固定的項目,最直覺的就是房租支出還有網路支出
因為在你決定要租什麼價位的房子或牽幾妹的網路之後,每個月支出的金額就固定了
要從這裡省錢也省不了,除非過一年再換房子。但這樣屬性的支出,我就將它歸類為固定性
它存在的目的是「不要干擾你每對個月支出的分析」。
常態性:
幾乎大部分的類別都屬於這項,吃飯、娛樂、交通等等…它的特點就是每個月金額都會有出入
而藉由分析這些支出的比例,就可以知道那些地方好像支出太多了,必須要省一點用。
例如你發現這個月娛樂費很高,原來是看太多電影了,要少看一點電影,或者你實在忍不住
一定要把賽德克巴萊都看完,那你可能要少吃點大餐。藉由這樣的分類你可以控制你的支出。
非常態性:
這個類別大概就是不會每個月出現的項目。以我的分類來說,繳稅,年繳的保險費,
過年紅包支出,等等都算這個項目。
這類別除了「不會每個月都有」的特性以外,還有另一個更簡單判斷這個類別的方法就是
「不會因為這個支出的增加而造成需要由從另一項支出來節省」
舉例來說,五月繳完所得稅之後
你應該不會因為所得稅多支出了一萬塊而需要縮衣節食來將整個月的支出控制得跟其他月支出差不多吧!
畢竟稅金是本來就要繳交的(大老闆例外?)
這是分類的概念,不一定某個項目一定屬於某個類別。例如一樣是保險費,月繳的我認為要放在固定性。
還有其他看個人想法而定的。例如「醫療支出」,我是將它歸類為非常態性,因為我覺得生病也不是自
己願意的,偶爾生病不應該影響其他支出的控制。
但如果你的想法是「我竟然讓自己生病了,這是不容許的」那你就要將醫療支出放在常態性,這樣你就
會因為這個月生病而必須少看幾場電影或少買幾件衣服。
然後看著報表之後提醒自已 - 下個月要少生一點病(咦?)
你也可以將月支出看成是電壓,固定性就是DC部分,常態性就是訊號部分,非常態性就是雜訊。
然後藉由分析訊號來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說「常態性」支出是重點的原因。
通常我都是打開「統計報表」->「年度狀態分類統計表」->「年度狀態分類支出統計表」
這個報表來瞭解每個月的支出狀況,提供給大家參考。